战略思维上的效率的判断是什么?一个很重要的事儿,是理解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很多创业者会问我一个,我听上去有点发自内心想笑的问题。你作为投资方,你觉得我们是应该先做规模?还是先赚钱啊?
就意味我能不能多亏一点把规模做大,让你更开心呢?你会更会投我钱呢?还是我估摸可以做的小一点慢一点,我快点赚钱,你更开心?这个问题别问。至少你不应该问我,问你自己。你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了你没有理解,你所做的行业。你创业所在的行业,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你没想明白你才问这个问题。
这就是创始人必须想明白的一件事。那便于大家理解举例子。规模效益有三种,叫三级规模效益,我一直说,叫三级规模效应理论。最小的一种规模效益,叫三平方公里规模效应。
比如说外卖。我们现在在浦东嘉里城,中午到了我肚子饿了。浦西虹桥有一个面馆,我很喜欢我能点一碗面吗?点碗面送过来面已经面疙瘩,我也饿的半死了是吧。所以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是消费者。平台上美团饿了么告诉我有100万的餐厅供你选择。Idon`tcare真的没关系,我只在这三平方公里。有没有100家,我喜欢的餐厅就够了。那我作为一个商家。今天,美团饿了么一天,大概2000万单的外卖。
我是在浦东嘉里城旁边的餐厅。你平台2000万单跟我也没关系。因为那不是我的单子。我一天一百单就很开心哦。所以我也不会因为我是商家啊,我不会因为你平台有多大?我就多付你平台的钱,这种叫三平方公里规模性。
三平方公里不是坏的模式。但你需要理解,作为创始人,要知道我每一个三平方公里都必须盈利。千万不要告诉我,我每一个三平方公里是亏的。我1000个三平方公里合在一起,我就盈利了。不可能的,只会让你亏的更多。
那么第二种呢?比三平方公里大一点。叫同城规模效应。什么同城规模效应?
有家公司怕你不知道他是做同城规模效应的,他名字叫58同城,58同城是同城规模效益。姚庆峰也是我们湖畔的学生,老姚,你总部有什么费用可以分摊的吗?除了你们几个高管的以外,老姚想半天说,我可以分摊杨幂,杨幂是他代言人嘛,就是代言费确实根据不同城市可以分摊。分摊完杨幂,他就没啥好分摊的。就当你没上好分摊,意味着什么呢?你必须每个城市都盈利。
他58同城好一点啊,就我在浦东,我找到搬家公司。浦系列也可以啊。我找份工作,溥系列也可以啊。我租个房子,超出3平方公里,有可能。所以他有同城规模效应,意味着我是消费者,你一个城市做的越大,对我有利。你产品的丰富,对我是有利的。你做个商家,你能帮我接全程的单子,我喜欢。你多给我单子多付你钱。那么做同城规模效应的,千万不要跟我讲,你不要担心我每个城市都是亏损的,我15个城市就盈利了。你也必须每个城市盈利,你15个城市只会让你亏损更大。
这是我最担心的创业者。动不动就小旗插满祖国各地。有家公司才做两三个亿,新疆已经开好了。我说,你西藏,我明年进军西藏,我就差西藏了。我说,你两三亿的规模没有新疆怎么样呢?这种错误,阿里巴巴也犯过。很早就全国各地办事处开了。后来,马云全部龟缩回来,缩到杭州缩到浙江。
阿里巴巴第一次上市的时候。我们只有两个产品、两个半省的业务。浙江、广东、半个江苏没了。靠中国两个半省,照样做300亿美金的市值。
就很多人老谈聚焦。那产品聚焦当然是一方面。第二,你区域聚不聚焦?为什么要做区域聚焦,那你要理解我是哪种规模效应?那么他们说,卫哲照这么说,还有没有全国全球规模效益的当然有,可能不是你。沃尔玛全球规模效应。沃尔玛全球一套采购供应体系,对吧。沃尔玛,我多开一家店。理论上,物我这供应商就可以多买一点。因为他向我多买了一点,我就愿意给沃尔玛便宜一点。沃尔玛定了个规定,供应商给我便宜的,我一定大部分要还给消费者。所以对一个消费者而言。沃尔玛越大,他买的越多,就可能我去买的越便宜。所以这个全球最大,对消费者有意义。否则你全球最大的消费者没意义。
每个行业都要找到自己的规模和效应的关系。
很多人问,卫哲你投不投亏损的企业?你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没有达到规模效益临界点的时候的亏损,我是不怕的。你过了这个临界点还在亏,我当然害怕。因为你没有搞明白你所在行业的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