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什么是「元认知能力」,元认知,就是你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大脑,其实就和你我的嘴巴、手脚是一样的,也是身体上的一个器官,你是可以控制它如何运转。
如果你开启了元认知,那么你就可以控制自己大脑的输入端,选择接收更有价值的信息;你也可以控制自己大脑的思考过程,让大脑不被情绪或者外来的信息所劫持,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加有章法和有效率;你还可以控制自己的输出,让你的表达和行动变得更加的精准,让你从「想到」变成「做到」...
这也就是说,你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将几乎能影响到你所有方面能力的强弱。
好,现在你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元认知,以及它所能带来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现在就可以马上开启元认知能力了呢?
很抱歉,你目前还办不到…
为什么?
这个就好比你平时可以举起150斤的东西,然后突然,我今天教了你一个可以举起300斤东西的方法,那么,是否你按我说的方法做同样的动作,就能举起这300斤的东西了呢?
这个当然不行的…
因为以你目前的肌肉力量,你只能举起150斤…
从150斤到300斤,你光知道方法是不行的,你还需要通过不停的锻炼,来增强你的肌肉,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提高元认知能力也一样,它没有办法一下子变得很强壮,它就像肌肉一样,业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持续的锻炼,才能够得到加强。
如何提升元认知?
好,那么你该具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锻炼、提高你的元认知呢?
第一个方法,叫做:刻意练习
格拉德威尔在他的畅销书《异类》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因为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他们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个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不过,很多人对这句话其实有很大的误解,以为一件事情只要持续做满一万个小时就能成高手了。
但事实上哪有那么容易...
很多人踢了一辈子的足球,却依然只是个业余爱好者。
但是,为什么同样是用了一万小时,有些人却变成了球星呢?
除了天赋的因素,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练习的时长,而是在于是否掌握了背后的套路,没有套路的练习,你不但练不成高手,还会把自己给练废,因为你练习的动作都是不正确的。这个我们在第三单元的课程中已经强调过,刻意练习的是套路,而不是你的兴趣!
好,那什么是套路呢?
就是「思考方式」和「方法论」,这些是前人用了很多次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不断沉淀下来的方式方法,它可能就是你做某件事目前最高效的步骤,如果你能掌握这些,你就掌握了做某件事情的「诀窍」。
比如说,帮助你提高思维能力的工具有:金字塔原理、MECE法则、5W2H、SCQA、二维四象限等等…
再比如说,能帮助你提高决策能力的工具有:KT法、概率决策树、麦穗理论等等...
但是,这些方法你仅仅是知道是没有用的,因为当新问题出现的时候,你还是会习惯性的按原来的方式去思考。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练习调用自己的元认知,强迫自己用这个新的方式。
比如说,你准备让小王去帮你打印一些资料,大脑突然飘来了四个字:5W2H,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交代事情的时候要说清楚7个维度的内容,这样,你表达的内容才是完整的,对方才能更容易接收到你发出的正确信息。
因此,你需要重新组织一下自己需要交代的事情:
Who是谁?小王。
What做什么?打印公司产品的介绍资料。
When什么时候要?下班前。
Where交到哪里?总经理办公室;
Why为什么要做这个?给客户做参考。
How具体有什么要求?彩色双面打印。
HowMany需要多少份?3份。
好,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表达,你可以这么说:「小王,请你去打印3份公司的产品资料,在下班前送到总经理办公室,请记得用彩色双面打印,总经理需要带给客户去做参考。」
你看,这样的表达是不是更精准明确了呢?
我知道你一开始用这种方式肯定会不习惯,会很别扭,一不小心就又回到原来的思维方式,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再次调用元认知把自己给拉回来,然后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重复…
这个就叫刻意练习。
你只要坚持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刻意练习」,你大脑中的某些特定区域就会得到强化,那么时间一长,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和普通人拉开明显的差距,而你的元认知能力也会在过程中得到加强。
好,这是第一个方法,刻意练习,我们接着看第二个方法:反思
第二个方法:反思
你可以每天晚上花半个小时的时间,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对自己今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进行一次复盘,看看有哪些事情做得挺好的?哪些事情做的不好?哪些行为是在大脑被「绑架」的情况下做出的?然后思考一下,下一次你该如何提高?
这个过程跟回忆不太一样,重点并不是在叙事,而是去思考,你当时之所以会有这些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那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和行动方式?
这样的思考过程就是在反思了,这是非常好的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好,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阅读来反思,具体该怎么做呢?
就是你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内容本身,还要关注作者他是怎么思考的,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作者大脑思考的「输出」,所以文字是结果,而思考的过程才是原因。
他为什么会这样写?他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他用到了哪些概念和价值观?有没有错误?
然后边读边调用你的「元认知」来和自己做对比:如果是自己来写这个内容你会怎么写?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比自己好在哪里?
就这样不停的对比,就好像和一个人在话一样,那么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你的阅读速度竟然变快了,甚至读了一半,你就能猜到作者之后会写什么,甚至你知道怎么写才会更好,你不再是被文字牵着鼻子走了,而是陪着作者在一起思考...
这个就是「你的元认知」开始工作了。
好,这是第二个方法,反思,接着我们来看
第三个方法:冥想
别一听到冥想这两个字,就把它和宗教联系起来,它目前已成为一种经过实验验证,能切实提高大脑能力的训练方法,在欧美的一些大公司里已经非常流行,包括我们熟悉的乔布斯,他也会经常通过冥想来锻炼提升自己的大脑。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直接说方法,你可以花15分钟的时间跟我一起做一遍,这样你对我之后要描述的内容会更加有切身的感受:
l第一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挺直腰杆,不一定要盘腿而坐,你自己感觉舒服就好;
l第二步:设定一个15分钟的闹铃,然后闭上眼睛;
l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你需要将大脑放空,停止自己的一切思考,放慢自己呼吸,将所有的注意力都关注在自己的呼吸上;
l第四步:在过程中也许你会走神,也许你会睡着,但是没关系,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再用「元认知」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就可以了。
l然后等到15分钟的闹铃响起,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停止冥想了。
好,你现在开始试着做一遍~
好,欢迎回来~
我来简单描述一下,你在刚才的冥想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
你刚才啊,你一直在试图让自己保持平静,停止一切的思考,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
但是没过多久,你的大脑里就开始闪现出各种画面和声音,像看电影一样…
但是区别在于,这个电影并没有剧本,各种画面和声音是没有逻辑的叠加在一起的…
然后,你突然意识到:我还在冥想啊,这,这,这都跑哪里去了…
然后你开始努力把这些清除掉,再一次,把自己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但是,没过几秒钟,电影又开始上映了...
你会感觉这个大脑,他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你盯着他看的时候,他就乖乖听话,你一不留神,他就开始大闹天宫…
总之,你和他之间会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会儿是「元认知」赢了,注意力被你重新拉回到了呼吸上,一会儿呢?又是「大脑」赢了,继续给你放一段莫名其妙的电影…
不过没关系,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调用元认知,那么,你的元认知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你会慢慢感觉到,自己能控制大脑的时间开始变长了,从原来的只有2、3分钟,变成了现在能控制10几分钟了,再到后来,你能够全程保持专注了,这个,就是你的元认知能力变强了。
当你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能超过10分钟,那么在冥想之后,你就能明显感受到大脑开始变得无比的清澈,甚至你能感受到一丝凉爽感穿透全身,非常舒服…
这个时候,你再开始工作,你就会发现,你将变得更容易专注了,大脑的思维也变得更活跃和清晰了,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另外,有研究表明,长期冥想所带来的变化,可不仅仅是感觉上的变化,它还能对你的大脑产生物理意义上的改变。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名神经科学家,通过对冥想的深入研究,她发现,冥想者大脑中的脑岛和前额叶皮层的深色部分在体积上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变大,这或许反应了:冥想,能够让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数量变的更多。
好,这个就是提高元认知的第三种方法,冥想。
当你持续不断的练习以上这三种方法,也就是刻意练习,反思,和冥想,那么你的「元认知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l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而不被劫持;
l你可以自如的运用毕生所学,穿梭在任何问题之间而不被难倒;
l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成为社交的高手;
l你可以轻松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建立大脑的屏障,保持高强度的专注;
l你可以制定周密的计划,做好时间管理,并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的执行任务…
这种状态,在心理学里边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觉醒!
期待,你也能迎来自己「觉醒」的一天…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提高元认知能力的三种方法:
1.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是套路而不是兴趣,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你大脑的某些区域会被强化,那么时间一长,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和普通人拉开明显的差距,元认知能力也会在过程中得到加强。
2.反思,你可以通过每天写日记,以及在阅读过程中不停的将作者的思路和自己进行对比的方式来锻炼元认知。
3.冥想,每天15分钟的冥想练习,能切实提高你大脑的能力,具体分成4步:1)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坐下;2)设定15分钟的闹铃;3)大脑放空,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4)走神的时候,再用元认知把它拉回来。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曾经尝试过冥想吗?能否分享一下你冥想时和冥想后的感受呢?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