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暴力」这个词,你一定觉得「这离我太远了吧」,但是,且慢哦,有一种暴力你一定经历过,不信就听听以下这些:
丈夫对妻子:「你到底想说什么,就你事多!」
妻子对丈夫:「喝,喝,就知道喝,你怎么不喝死在外面!」
老师对学生:「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上级对下级:「一天到晚迟到,是不是以后不想来了?」
怎么样,这些,哪个听着不难受?
有一种暴力,不需要动手,不需要拳打脚踢,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就是语言暴力。语言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事物,它能令你如坐春风,也能将你打入十八层地狱。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指责、嘲讽、否定、说教、扒皮、攻击、谩骂、随意评价、贴标签、任意打断……语言暴力无处不有,以致于,我们很多人就生存在这样一个痛苦的暴力世界中。
会说话,已经成为高情商的标配,但大多数人不会好好说话,或者说不知道该怎样好好说话。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与人为善」,不可对人「恶语相向」,但是人是情绪动物,人生在世,很多场合都会遇到一些让自己特别生气的事,忍耐是有限度的,真要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还是要发发飙的,所以,这就造成了,我们说话往往凭借直觉或者条件反射,最后把话说死了,以致于,夫妻间不知道怎么沟通,亲子间不知道该如何相处,朋友同事间交流也时常陷入僵局。每个人身上都充满戾气,被愤怒的情绪所控制。
圣雄甘地说过:这种隐蔽的语言暴力,就像是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
我的一个朋友也跟我说过:当他愤怒时,他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么恶毒,居然能说出那么难听的话。
愤怒的样子就像魔鬼上身,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问题,让问题朝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发展,那么,该怎么破解这个局呢?
必要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生存,而掌握如何生气的本领,可以提高我们的情商,有效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神奇而平和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依照「非暴力原则」来谈话和聆听,使人们情谊相通,和谐相处。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化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让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且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包含四要素。
第一要素,客观地说出观察到的事实。
第二要素,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对方和自己地内心链接。
第三个要素,提出自己的需要。
第四个要素,说出具体的请求。
简言之,八字方针,事实,感受,需要,请求。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
有一对情侣,刚刚确立关系,热恋期,可是女孩发现男孩整一天都没跟她联系,于是她就很生气,连发三条微信质问:
「你到底在忙什么?怎么连给我发个信息的时间都没有?」
「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到心上?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究竟算你的什么,你要是想随便玩玩,那可是小看我了!」
这样的消息发出去,大家猜,男孩看到会怎么想呢?应该会觉得女孩无理取闹,作吧!其实,这个女孩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男孩能够每天联系她,陪着她。可这样的一顿质问扔过去,对这段感情的杀伤力也可想而知了。
发泄情绪的沟通方式是最伤人的,所以,利用「非暴力沟通」原则,她应该这样说:
1、「事实」陈述事实:你昨天一整天都没理我;
2、「感受」表达内心:我觉得有点难过;
3、「需要」提出期望:人家真的很想你;
4、「请求」具体需求:我要你以后每天跟我说晚安!
八字方针,事实,感受,需要,请求,这个模式一运用,既指出了对方的错误,又表达了自己的生气,再加上一点嗔怪+撒娇的口气,你什么目的达不到呢?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活的更好。所以,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做到两点:
1.对自己:说清楚自己观察到的事项,然后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随后聆听自己内心的需要,最后把这种需要转化成请求向对方提出。
2.对他人:请对方描述他的观察,询问他的真实感受,倾听他内心的需要,随后针对他的请求给予回应。
我们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生气时,我们天然地就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有时候甚至将这个作为勇敢的标签,但你会发现如果这样,你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给搞砸了。
我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会好好说话了?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刺,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也喜欢给自己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拉远了和别人的距离,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以致于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
「非暴力沟通」恰恰就是告诉我们,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而不是一味的表达自己情绪。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