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徒步从北京走到上海,来去实现这样一个壮举,那这个壮举,我们需要有人出钱支持我们、赞助我们,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就是你每天就不断地去找各种人讲,说我要徒步从北京到上海,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能力,我一定能够走得到,请你来支持我、赞助我吧。那别人可能相信你,也可能不相信你,大多数人是不相信你,因为认为一个人靠自己的双脚从北京走到上海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他认为你做不到这一点,既然你都做不到这一点,自然谈不上他出钱来投资你。
那另外一种做法是,你去跟投资人讲,我要从北京走到上海,然后如果没有人去投资你,你马上就出发,15天之后你可以在天津或者是在石家庄给他打电话,告诉他,我要从北京走到上海,我已经出发了,我用了15天时间已经走到了石家庄,那么我们预计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走到上海,那这个时候我希望你来投资我、来赞助我、支持我做完这件事情。那原来很多人的疑虑可能就会被打消,他怀疑你是不是真正地想去从北京走到上海,你有没有能力从北京走到上海,那这些疑虑因为你已经花15天时间从北京走到了石家庄,所以很多疑虑被这个事实就给打消掉了,那他很可能就出手。
如果投资人不出手没有关系,你继续靠自己的力量向前走,当你走到济南的时候,我想很多人可能就想出手了。当你再往前走的时候,大家就争着要来去投资你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们讲自己的事情首先要自己使出洪荒之力,使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能够推进到什么程度推进到什么程度,然后才有可能别人会帮你,如果你自己站在那里边不使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就等着别人来帮你,那最后不会有人来帮你的。
对于创业者来讲,我反复强调,创业有三座大山,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翻越这座大山才能让公司向前走。这三座大山就是找方向、找人和找钱。这三件事非常难,所以我们说它是创业的三座大山,那这三件事其实都需要你先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来,然后才有可能来帮你。
找方向,这是你自己的事,没有人可以帮你,其实一个公司的方向的确立绝大多数上是取决于创始人自己本身的思考,你自己必须绞尽脑汁的去想,必须的去找人去问、去研究,去跟自己的团队来讨论,自己把它透透彻彻地想透,然后去找到企业前进的方向。
找人这件事更是你自己要花心思、花时间,并且付出努力的一件事。很多人讲说,我是在找人,但是别人不理我,或者我是在求人去办事,我已经很努力地求对方了,但是别人不答应。或者有人甚至讲,对方态度非常地不好,所以呢我就不去求他了,这都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做企业求人是常态,不丢人,那么求人的时候对方态度不好或者对方一开始不答应,这也是常态。否则就不会有程门立雪的故事了,否则也不会有三顾茅庐的故事了,按理说如果刘备不去把诸葛亮请到,他就不可能成就他自己三分天下的霸业,但是请到诸葛亮的故事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和非常艰苦的一个过程,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我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包括程门立雪,其实都是在讲一个道理,你自己尽你自己全部的努力来表现出你的诚意,来付出你的时间、你的心思、你的努力,才有可能达成你自己想达到的一个目标,这是找人的案例。
那对于初创企业来讲,找钱更是如此。融资更是只有你自己把你自己的可动员的资金都投入了之后才可能成功的一件事。我以前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创业者,他跟我还认识,然后通过一个我的好朋友又介绍了一下来找我,说希望我来投资他,他有一个想法,那么希望有一笔天使投资来启动,我问他,我说你需要多少钱呢?他说20万也行,50万也行,我说为什么呢?他跟我讲了他的想法。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我说那你需要这笔钱做什么用呢?他说他想用,他需要20万到50万的钱去找十个人过来,找十家餐厅去推销一下、推广一下他的想法看看可不可行?那我告诉他,两件事,第一件事,我认为你不需要去雇十个人过来去找一些餐厅来测试一下你的想法可不可行。这件事本身你自己现在就可以去做,而且你就应该去做,你与其在这里跟我谈你的设想,不如你自己花时间去找十家、二十家、三十家餐厅测试一下你的想法,然后把他们的反馈拿回来再来跟我谈。就是这件事是你本身能自己做的事不需要一定要雇到十个人,然后指挥他们去做。我说第二件事,20万也好,50万也好,这种投资,以我对你的了解以及以我对你们家庭的了解,你完全自己投得起,你自己投得起你不去投,甚至说你就算有一点点投不起,那么你通过跟亲戚朋友借,那二三十万、三五十万的钱也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你自己不投,然后你希望来找我投,那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悖论,尤其是在你自己,我认为你投得起或者借得到的情况下你不去投入,你希望我来投入,这是一个悖论。我告诉他,我不可能去投。只有你把这两件事解决了,第一个,你自己花时间去把你的想法的一些调查、验证去做了。第二个,你自己去掏出最初这笔启动的钱投进去,然后你来跟我讲,那么我如果看好你这个人或者看你好这个项目,我会坚决地投。如果这两件事你不做,就找我来谈,我说你找我谈再多的次数,我也不会去投的。
几个月前我们碰到的另外一个项目也是这样,就几个背景和资历都很好的人,他们在很好的企业工作,做到的职位也都相当不错,然后有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想法,他们想出来来去创业。然后也是来找我们的考拉基金来融资,那么其实融资金额大概只有三五百万,那我自己的想法,问他们,你们初始投没投?他们说初始只是大家凑了一百万来注册,这一百万其实也没有实际投。那我的想法就很奇怪,如果你们很看好你们的这个创业想法,并且你们很坚决地想创业,那以你们在各个企业已经工作多年的这样一种资历来看,四五个联合要创业的人凑个三五百万做初始的投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你们不投,希望投资人来投,我认为本来这就是一个问题。那这个项目,我们其实没有那么特别强的兴趣,再加上感受到有这样的一些小问题,就放在那里了,结果过了六个月,他们又来找我,那么还是谈同样的问题,这个其实就让我感觉非常的不解了。因为这六个月他们几乎没有向前去推进,因为没有钱,但是我想你愿意花六个月的时间去等待,而不愿意大家把自己的钱凑个两三百万先往前去走一段,这就是我上来刚举的一个例子,你把你想从北京徒步到上海的想法跟投资人去兜售了,人家有疑虑,那么你六个月的时间里边就站在原地,去找其他的投资人去兜售或者站在原地去等待,或者在原地去做你纸面上的一个规划,然后六个月之后你再来找我,你并没有走出北京城一步,而且我认为你们自己可以拿出来的钱,你一分钱都没有拿,去支撑你往前做一些准备工作,还在谈原来的一个融资问题,那我会坚决地不去投。
从北京徒步去上海的这个例子是我编出来的,也是源于我在大学时代的一次真正的一个徒步的这样的经验,但是我反复地愿意去讲这个案例,就是想去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有想法,希望争取别人去帮助,那么别人有顾虑,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状况。你是等在原地靠嘴去消除别人的顾虑还是你先竭尽自己的全力往前去走,把你自己能做的事都做了,然后再去找别人,让别人看到你的行动,你已经验证的一些东西来去打消顾虑。哪种办法更好?显然是后一种办法。我们把它总结成理论,就是你如果不先使出洪荒之力不会有人去帮你,所谓天助自助者就是这样一个含义,求人不如求己,所以当我们需要去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把自己能做的事都做了,如果说是对企业的投入,那我们先要把自己能够凑得起、找得到的钱都投进去,如果是给别人讲一个长期的规划,我们也要尽可能地把我们能做的部分都做了,然后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既是我们的努力也是我们的诚意,所以套用奥运会上那位著名的选手的话,我们要先自己使出洪荒之力,然后别人会来帮助我们,与其我们靠自己的嘴反复地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不如靠我们自己的腿先把我们能做的事做起来,那这样的话我们希望的帮助反倒就会到来。如果我们站在原地等待,帮助不会到来的,如果我们只是去靠我们的设想去说服别人,别人是不会被我们说服的,最好的办法是把我们自己能使的力先全部的使出来,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先全部的做了,然后我们再去争取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这一点对所有的创业者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去年、前年「创业热」和「投资热」的时候,很多创业者投入到创业想法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到处去参加活动,参加大赛,去路演,去找投资人,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好的做法。真正好的做法是,先把自己能够投得起的钱投了,先把自己的想法能够实践的部分都实践了,尽可能拿着一个半成品或者接近成品的一个想法去跟投资人谈,这种效果最好,否则大量的时候其实你是在浪费时间。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话题,希望所有的创业者能够细细去体味。结论、理念非常简单清晰,就是要先自己竭尽全力之后,再去寻求帮助。如果你自己不先把洪荒之力使出来不会有人来帮助你。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