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运营思维\国际储备体系第二集团排名(中国最优的国际储备结构)

国际储备体系第二集团排名(中国最优的国际储备结构)

作者: 初欣运营网 发布时间:2022-11-30 07:11:03

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 2、中国外汇储备排名第几?
  • 3、五大储备货币
  • 4、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规模分析
  • 5、国际储备体系的国际储备体系的演变

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我国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国际储备体系由不规范走向规范,储备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其中外汇储备已列世界第二。

2、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我国黄金储备的来源主要是依据国家黄金库存的增长状况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逐步调整的。1978年至 1980年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为1 280万盎司,1981年至今,稳定在1 267万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来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有所上升。这种储备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

3、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1)我国外汇储备构成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

①国家外汇库存。

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

但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不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这部分,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

(2)1994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

4、国际储备来源多元化,但主要来自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与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其中,外汇储备主要来自经常项目顺差

其实这些官方语言,经济界完全不认同

中国外汇储备排名第几?

截至2020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02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中国外储规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储30%,居全球外汇储备排名榜榜位,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瑞士的2.6倍和4.5倍。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20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399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207亿美元,升幅为0.66%,连续第十一个月出现回升。

扩展资料:

此外还有三个理由说明一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性。首先它在国际支付中充当保护人的角色,在当前这样一个主权、企业和银行债务水平创纪录的时代,这个保护人被调用的频率是很高的。

其次,它可以作为某些产业例如基础设施产业的资金。最后,虽然各国央行货币篮子里的绝大部分货币为美元和欧元,但是其他货币储备也在逐渐增加,这有助于减少本国在全球市场投资的风险。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占全球近30%

五大储备货币

五大储备货币如下:

1.美元:外汇储备7万亿美元。

2.欧元:折合2.522万亿美元。

3.日元:折合7158.3亿美元。

4.英镑:折合5571.9亿美元。

5.人民币:折合2675.2亿美元。

【拓展资料】

储备货币是各国用作外汇储备的货币。它必须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并在国际间被广泛用于计价和支付结算。通常只有国际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少数几个国家的货币才能成为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镑曾被资本主义各国普遍作为主要储备货币,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元上升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并在二次大战后取代英镑成为主要的储备货币。

国际储备货币是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可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国际通用的货币资金。是政府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能随时动用的对外支付或干预外汇市场的一部分国际清偿能力。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变化,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资金也有所变化。各国实行金本位制时,黄金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因此将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金本位制崩溃后,除仍把黄金作为储备货币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逐渐成为各国储备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首先是美元,以后是西方其他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相继成为各国储备外汇资产的主要对象。

发行这种信用货币的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的或统治的地位。只有当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各国有着广泛的贸易、金融联系时,它的信用货币才会在国际间被广泛使用,并顺利地被接受。

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规模分析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黄金、外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构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国际储备制度。1980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次年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国际储备体系。

我国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国际储备体系由不规范走向规范,储备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其中外汇储备已列世界第二。

2、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我国黄金储备的来源主要是依据国家黄金库存的增长状况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逐步调整的。1978年至1980年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为1 280万盎司,1981年至今,稳定在1 267万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来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有所上升。这种储备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

3、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1)我国外汇储备构成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

①国家外汇库存。

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

但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不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这部分,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

(2)1994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

1994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不一,出现了“下降一增长一下降一增长”的循环变化特征,但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却呈现出了持续大幅度增长之势,在我国国际储备总额中的比例屡破纪录,目前更高达90%以上,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但是,我国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这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种支付需求强烈,面临的金融风险也较大,因此,外汇储备不嫌多;另一种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应有个界限,外汇储备还是适度为好。我们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应该讲究一个适度的储备量,外汇储备过多,负面效益也很明显。这是因为:①外汇储备过多,而这“过多部分”主要是债务性储备(如由对外借款等资本流入方式形成的),则必然增加外债负担,也使储备流动性减弱;②外汇储备过多,一般会支持本币汇率上升,会增强本币的坚挺程度和国际地位,但同时却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③外汇储备过多,也会加大国内一定时期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国内物价稳定和经济发展;④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并不等于储备效益也大量增加。因为外汇储备多为硬货币,硬货币一般利率较低,因此储备越多,利息收益的潜在损失也越大,而且,我国目前经营管理外汇储备的水平较低,手段也较缺乏,从而造成较大的亏损;⑤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事实上等于把得之不易的外汇存到外国银行让外国人使用,而我们自己有时却以高利向国外借款,造成宝贵资源的低效益使用甚至浪费;⑥外汇储备过度增加,还会失去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低息贷款的权力,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汇率变动风险,增加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⑦外汇储备持续过度增加,必然意味着国际收支存在不断的顺差,因而也可能招致其他国家的不满甚至报复。可见,我国外汇储备可适当多些,但不能过度。

我国今后应根据一定的方法或模型,确定出适度外汇储备量,在此基础上对过度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目前,各国对储备投资都很重视,认为它是增加外汇储备效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例如,新加坡就专设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资公司,从不同侧面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与投资;台湾从1990年开始,就推行“变静态存款为动态投资”的策略;日本更是典型的对外投资国家,由于某外汇储备高,对外投资遍布全球且始终名列前茅。我国目前对外汇储备投资也予以了重视,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月报统计显示,我国现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债主,仅次于日本、英国和德国。建议今后我国也设立专门化的储备投资机构,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策略,进一步保障我国储备资产的使用效益。

4、国际储备来源多元化,但主要来自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与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其中,外汇储备主要来自经常项目顺差(参见表8-7)。

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1994-1996年) 单位:亿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 差额 比重(%) 结受汇表 比重(%) 调整后差额 比重

总差额 845 100 877 100 877 100

经常项目 164 19 930 106 700 88

其中:贸易项目 448 53 541 62 451 48

非贸易项目 -333 39 389 44 349 40

资本项目 1127 133 -78 -9 83 10

误差遗漏 -432 -51

不知道这个行不行!

国际储备体系的国际储备体系的演变

国际储备体系的演变,实际上就是中心货币或资产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的延伸与扩大。整个演变是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从单元的储备体系逐步向多元的储备体系发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单元化的储备体系

在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下,世界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币。因此,国际储备体系单元化,其特点就是国际储备受单一货币支配。

由于金本位制度率先在英国实行(1816年),各国只是后来仿效,于是逐渐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和被广泛储备的现象。因此,在这个制度下的储备体系,又称黄金──英镑储备体系。在这个储备体系中,黄金是国际结算的主要手段,也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过渡性的储备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典型的金本位制崩溃,各国建立起来的货币制度是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美国仍推行金本位制)。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非典型性的多元化储备体系,不完全受单一货币统治。但由于该体系不系统、不健全,因此,严格地说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储备体系。当时,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有英镑、美元、法郎等,以英镑为主,但美元有逐步取代英镑地位之势。

三、二战后至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储备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了起来。美元取得了与黄金等同的地位,成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这时的储备体系称为美元──黄金储备体系,其特点是储备受美元统治。

在这个体系中,黄金仍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但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恢复与迅速发展,美元成为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世界黄金产量增加缓慢,产生了经济的多样化需要与黄金单方面似不应求的矛盾;另一方面,黄金储备在各国的持有量比例失衡,美国持有了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其他国家的持有比例则相小。因此,在各国国际储备中,黄金储备逐渐下降,而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比例却逐渐超过了黄金而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如在1970 年,世界储备中外汇储备占47.8%,而美元储备又占外汇储备的90%以上。因此,从总体上看,这时期各国的外汇僻备仍是美元独尊的一元化体系。

必须注意,二战后的美元──黄金储备体系与金本位制下的黄金──英镑储备体系是有区别的:

(1)在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货币直接同黄金挂钩,黄金是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要中心货币,并且由于黄金具有稳定的内在价值,因此,不存在信用和汇率危机等问题。

(2)在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并不直接与黄金挂钩,而是直接同美元联系,然后再通过美元兑换黄金,美元成为最主要的中心货币。由于美元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美元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并流通,是因为当时美国具有以下条件:①大量的黄金储备,②强大的经济实力,③政府的信用保证,由此保证了美元作为中心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一旦美国经济衰退,国际收支恶化、美国政府信用保证下降以及黄金储备大量流失,美元这个中心储备货币也就随之动摇了。

四、70年代后至今的多元化储备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国际储备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这表现在储备体系完成了从长期的国际储备单元化向国际储备多元化的过渡,最终打破了某一货币如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20多年来,形成了以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储备头寸以及欧洲货币单位(ECU)等多种国际储备资产混合构成的一种典型性的国际储备体系。其特点是国际储备受多种硬货币支配。多种硬货币互补互衡,共同充当国际间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