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运营思维\古代元旦(古代元旦节是哪一天)

古代元旦(古代元旦节是哪一天)

作者: 初欣运营网 发布时间:2022-12-19 14:53:25

本文目录一览:

  • 1、古代的元旦叫什么`??
  • 2、元旦在古代是哪一天?有哪些习俗?
  • 3、元旦在古代叫什么?
  • 4、古代元旦
  • 5、古代有元旦节吗?古人如何过元旦节呢?
  • 6、古代的“元旦”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元旦叫什么`??

元旦在古代有多种叫法。 其实在不同的朝代也会有不同的叫法。

比如在先秦时被人们称为“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发展到到了两汉时期,又被人们叫做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再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则被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进一步发展到了唐宋元明时期,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

而到我国最后一个朝代清代,则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元旦是公历每年的1月1日,也就是公历的新年,世界上采用公元纪年法的国家和地区的人都会在这天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的每年的正月初一,所以只有我们中国人过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元旦在古代是哪一天?有哪些习俗?

在中国古代,元旦指夏历(农历、阴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公元纪年每年的岁首第一天。自公历传入中国,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据传说,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4000多年前,尧天子在位时勤政爱民,深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其子无才,他没把“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后来舜把帝位传给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元旦。

西方的元旦,始于公元前40年,埃及人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前46年,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二、元旦的日期

在中国古代,“元旦”具体日期随朝代更替而不同:夏代为夏历正月初一;商代为夏历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夏历十一月初一;秦朝时期为夏历十月初一。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重定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改称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公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改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1月1日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大洋洲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西侧,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公元前46年,凯撒要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民众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再有,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爱斯基摩人的元旦不固定,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

三、元旦的饮食习俗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桃汤、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椒柏酒

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描绘了元旦朝贺受到赏赐椒柏酒的喜悦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一诗,以“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之句,表达以健康长寿之身服务万年天子的愿望。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桃汤

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胶牙饧 (俗称芝麻糖)

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白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盘

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岁时广记》卷五91)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鸡蛋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汤饼

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汤饼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岁时广记》卷五引)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年糕

又称粘粘糕,取年年糕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元旦在古代叫什么?

元旦在古代叫元日、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

例如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描述了当时过节时热闹的场景,可见“元正”就是指元旦,即新年的第一天。除此之外还有元日、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等别称。

翻译:元旦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节令时序的开启,美好喜庆的日子开始从这天起不断到来。诗句写出元旦为一年中的节序之首,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一年和新的希望,因此普天同庆,天下齐欢。

元旦的相关规定:

每年公历的一月一日被称为是元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传统的节日,但实际上元旦一词在中国最早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月一日这一天。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的记载,元旦在夏朝的时候其实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春节,而商朝将元旦定为十二月初一,秦朝则规定元旦是十月初一。

古代元旦

古代元旦的由来

古代我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没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古代元旦的传说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把天子的皇位没传位于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古代有元旦节吗?古人如何过元旦节呢?

古人古代有元旦节,北宋时期在元旦早起,打扮好,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祝新年,喝着酒庆祝新年。

中国传统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具体的含义也不一样。在中国,“元旦”的概念一直是指正月初一。汉武帝以前,“正月”的计算方法也很不一致。因此,元旦月、日不一致。夏朝的农历是春季的一月,商朝的阴历是冬季的十二月,周朝的农历是冬季的十一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也就是十月的第一天为元旦。从汉武帝开始,就规定1月是春天的第一个月,并把1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末。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夏天是为了“行,所以避开农业,从西方的日历,以便统计”,中华民国的第一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设置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省长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正月初一叫“春节”,正月初一叫“元旦”,但当时并没有正式宣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担任临时大总统。在他的就职宣誓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第一年的元旦”结束。这就是中国“元旦”的起源。每年的1月1日,标志着新年的到来,人们习惯称这一天为“元旦”,俗称“公历年”、“公历年”或“新历年”。

在北宋时期,“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国家的“假日办公室”发出通知,“上班族”放假七天。元旦那天,在北宋的都城,朝廷会举行大规模的会议,所有官员都会向皇帝表示祝贺,人们称之为“排征战”。此时,经常有辽、高丽、西夏、等地的使节前来拜谒。

在北宋的元旦,首都的许多繁忙的街道上都装饰着摊位,在帽子、梳子、珍珠、珠宝、衣服、鲜花、衣领、靴子、玩具和其他商品。这里也有舞厅和歌厅,马车和马匹络绎不绝地来来往往。同时,也有许多饮食习俗。例如,大多数家庭都吃素食蛋糕。《东经梦华录》说:“(开封元旦)皆汤饮之,且烧苍术,并加于瘟疫发作之气。”许多人还“用一枝柏树,一个柿子,一个橘子,一掰开,点上食物,表示一年百事吉祥”。这样,北宋的元旦真是充满了节日的气氛,非常热闹。

在元旦的早上,京城的每家每户都要早起,打扮好,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祝新年,喝着酒庆祝新年。从元旦开始,政府允许人们玩关扑游戏三天。所谓“关扑”,是一种具有赌博性质的游戏。玩这个游戏的双方会商定一个价格,然后把铜钱扔到陶罐里或地上。根据钱数字幕,赢的人将其缴获的物品拿走,输的人须支付。观铺可以大规模投注,车马、房舍、歌姬、舞女都可以用作赌博资金。

古代的“元旦”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元旦”意思是指“正月一日”。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扩展资料:

“元旦”的来源

“元”谓之“首”,“旦”谓之“日”,两个字结合起来,可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正月初一”。

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

唐朝时,房玄龄等人负责修《晋书》,里面出现了有关“元旦”的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对元旦比较早的记载,在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诗作《介雅》中亦可见到。里边提到“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很明确说明它的“开端”意义。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还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的记载。

它的起源另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在老去以后,把地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舜又禅让帝位给治水立下大功的禹。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十分受人民爱戴。

为了纪念他们,大家就把尧死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天,当做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作“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历法变,“元旦”时间也变

古人发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圆和四季轮回的自然现象,最终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参照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月”,谷物成熟周期代表了寒来暑往,叫“年”,也就是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精确计算上述周期经历了很长时间,历法几经变化,“元旦”的时间也跟着变。夏朝使用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又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当时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叫做元旦,自此,一直沿袭至清朝末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们过的是“假元旦”?古人的元旦竟是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