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运营思维\中国游客日本爆买(中国游客抢购日本产品)

中国游客日本爆买(中国游客抢购日本产品)

作者: 初欣运营网 发布时间:2022-09-28 16:24:51

本文目录一览:

  • 1、现在中国赴日游客多吗?
  • 2、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去日本爆买的
  • 3、中国游客为何会在日本暴买?
  • 4、“工匠精神”话题作文素材

现在中国赴日游客多吗?

近年来中国作为赴日旅游外国人中占比最大国家,为日本的观光立国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数据来源nippon.com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最新访日游客数据显示,2019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比2018年增加2.2%,达3188万人次,连续7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而且中国人在日本旅行时所消费的额度,一直都是高居首位!加上港澳台三地,其实中国人是贡献了支撑日本旅游产业的半壁江山。

截止8月20日下午,日本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到59090例。

日本观光厅6月17日发布估算数据称,5月造访日本的外国人仅1700人次,低于此前单月最少纪录,即4月时的2900人,连续两个月同比大减99.9%,是自1964年以来的历史最低记录。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从2003年就以“观光立国”为本的日本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根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上级经济研究员发表的研究报告,由于这一突发情况的出现,日本旅游相关行业的损失有可能会超过2兆4750亿日元(约合224亿美元),约占日本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45%。

日本内阁府8月17日公布了4~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速报值。除去物价变动的影响,实际上比上季度下滑7.8%,按年率换算同比下滑27.8%。连续三个季度呈负增长,降幅超过了2009年1~3月(按年率计算下滑17.8%),这是自19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由于新冠病毒蔓延,日本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经济活动低迷,日本内阁府8月17日公布的4~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速报值刨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实际比上季度下滑7.8%,按年率换算同比下滑27.8%。连续三个季度呈负增长,降幅超过2009年1~3月(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下滑17.8%),创下日本二战以后的最大降幅。

为推动观光业发展、刺激消费,日本政府推出了“Go To Campaign”活动,总预算高达1.7万亿日元。计划通过对地方政府、餐饮业、旅馆等进行补贴,以促进旅游交通业、餐饮业等的发展。分为第一弹“Go To Travel”及第二弹“Go To Eat”。随着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的来到,疫情现在持续恶化,迎来了第二波增长。

2020年7月22日,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主导的“Go To Travel“活动拉开帷幕。“Go To Travel”活动包含旅费打折、发行观光优惠券等项目。民众出游时,一般的费用可由政府补贴,但也设有上限,例如住宿一晚的补贴费用不得超过2万日元等。由于东京都疫情严重,出发地与目的地为东京的旅客将不能享受优惠。

在质疑声中,第二弹“Go To Eat”活动也即将展开。“Go To Eat”是以农林水产省为中心开展的支援餐饮业的活动,预计在8月下旬逐渐推行。

疫情这么严重,日本为何还鼓励大家出游?原因很简单: 疫情导致人员往来受到限制,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人数锐减,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的统计显示,5月降至30人,当中国人来不了,只能靠内循环。

去年还一片兴兴向荣的旅游业,现在与旅游热点地区破产的企业的数量:东京都最多,达到109件;其次是大阪府(46件) ,东京都和大阪府(155件)加起来占总数的34.9% 。其他排名靠前的有北海道(24件);静冈县(21件)。

占赴日旅游33%的中国客人,去年花了1兆7700亿日元

近年来,每年重要节日都会有大量中国游客前往日本旅行和购物,日本的旅游行业相关的从业者,如酒店、零售业等也都会早早的做好迎接中国游客的准备。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局(JNTO)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赴日观光的中国人为959.4万人,占日本外国人访日游客比例高达33%。总消费额约为1兆7700亿日元(按照2020年1月1日汇率约为1136.7亿人民币),占比更是高达40%。

2018年度,赴日外国游客在日本境内的总消费金额约为4兆5189亿日元,而日本造纸行业2018年的市场规模约为5兆3199亿日元,两个数额的差距并不大。换句话说,旅游业界的市场规模已经和日本排在第50位的造纸行业的市场规模相当,已经成为了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总消费金额的变化情况方面,除了2011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总消费金额下降之外,在2010年到2018年之间市场规模始终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其中涨幅最大的是2015年,达到了71.5%。在2015年之后涨幅开始回归正常水平,最近几年始终稳定在10%左右。

我们都知道,要发展某一个行业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多赚钱。而影响总消费金额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游客的总人数,另一个是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那么推动日本赴日旅游业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哪一个呢?

答案是游客总人数。

人均15万日元,中国游客的贡献值暴增

赴日外国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方面,从2010年到2018年,增长率从未超过20%,大部分年份都处在±5%上下,最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5万日元/人左右的水平。而赴日游客总人数的增长幅度则要大得多,尤其是2012年到2015年,每一年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30%。因此,造成日本旅游业界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均消费金额的增长,而是赴日游客数量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人均消费金额的增长率仅有两年超过了10%,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增长率分别是10.6%和16.5%,这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应该猜的到,也是由于中国游客的贡献。

2015年前后,由于日元贬值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中爆发了“爆买”行动,让人均消费金额在这两年出现了异常增长。而日元汇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人均消费金额开始趋于平稳,在最近几年始终稳定在人均15万日元左右。

在2014年以前,韩国游客一直是赴日外国游客的主力军,人数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自从2009年日本政府对中国游客开放个人赴日旅游签证之后,赴日中国游客的数量就开始逐渐增长。

2015年“爆买”行动的出现则彻底点燃了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热度。2015年,中国赴日游客的数量达到了499万,相比2014年的增长率达到了107%,就此一举超越韩国成为每年前往赴日外国游客中占比最多的国家。2019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韩国赴日游客人数大幅度下降。但是好在中国游客数量继续高速增长,让日本赴日游客的数量并没有出现下滑,而是维持了小幅度的增长。

不过,由于2019年赴日韩国游客数量的大幅度下降,让中国游客在日本赴日旅游业中所占的地位更加重要。2019年度,赴日中国游客的数量为959.4万人,占了赴日游客总人数的30%以上。而排在第二位的韩国仅占了赴日游客总人数的17.5%,被甩开了一大截。

结语

由于地理相近、文化相通、观光互补、消费便利,日本已有了中国游客的后花园之称。对比欧美国家,日本与中国文化相近,普通中国人容易坦然接受日本的文化环境,更能在日本找到熟悉的历史感,再加上中国年轻人热衷于日本的动漫和时尚,日本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即使是疫情过后,压抑许久的国人更愿意去日本等周边国家。

对日本来说,中国游客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游客团体,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可以期待的是疫情过后,日本也对中国游客制定相应的旅游刺激政策,你们期待吗?说说看~

以上です。

文章资料来源:钛媒体APP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去日本爆买的

爆买い(ばくがい)とは、一度に大量に买うことを表す俗语である。主に来日した中国人観光客が大量に商品を购买することに用いられ、2014年顷までに定着した。2015年2月の春节休暇に中国人観光客が日本を访れ高额商品から日用品まで様々な商品を大量に买い込む様子を「爆买い」と表现して、多くの日本メディアが取り上げた。

渣翻:

所谓爆买,是表示一下子大量购买很多东西的俗语。主要是用于来日中国人游客大量购买商品的行为,在2014年时有此固定说法。2015年春节假期,由于中国人游客在日本大量购买上至高额商品下至日用品等各种各样的商品,而被大多日本媒体以“爆买”来形容。

所以说,爆买行为应该是从2014年前后,日元大幅贬值后开始的。

中国游客为何会在日本暴买?

2012年12月定下了“八项规定”后,在中国便产生了一种消费高级品就为“恶”的思想风潮。所以,在中国国内,某种购物变得很难。

再者,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体制,所以进口商品的税金非常高。于是,哪怕是化妆品,中国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国外购买。即使自己去不了,如果知道了周围朋友谁要去国外旅游的话,便会把钱提前给要去国外的朋友,请他帮忙代购。如果在日本给中国人带过路便会知道,他们的手机里存着很长的清单,全部写着需要帮朋友代购的东西。

另外,在中国的商品中,经常会有假货存在。因此中国人产生了一种倾向,高价的物品就要在国外买。

2015年被中国定为“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欢庆抗日胜利,政府想要使国民更加团结。但是,去日本旅行的中国人,基本上毫无例外的都是“亲日派”。

而且,中国人“爆买”资金的一部分会成为日本的税金,也就是说会成为为了对抗中国的自卫队军事预算。中国政府或许正在咬牙切齿却无计可施。

日语里出现了一个新词:“爆买い”,翻译成中文其实和汉语理解的意思一样,就是疯狂购买的意思。其实这一词汇也算是为了买买买的中国游客造出的新词汇。一方面诠释了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惊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下,国庆节首日,日本东京发来的第一手“战地情报”。一提到爆买,我们最能联想到的就是日本的药妆店。

“工匠精神”话题作文素材

一、释义: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二、内涵: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1]

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2]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三、现实意义——“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

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

农业生产:工匠精神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一种产物,它是一种精致化生产的要求,它对农业生产同样适用。从农业生产来讲,实际上就是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从种植开始,原料、化肥、土地等要保证安全,还有就是它的品质和质量,这里也需要工匠精神。[6]

工匠精神企业发展: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那么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企业,就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国家财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第三,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四、“考工记”:“工匠精神”并非舶来。在中国,工匠古已有之。

现存成书年代(战国初期)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将卓越的能工巧匠视作具有“济世”之能的“圣人”。他们能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所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对中国传统工匠给予这样的描述:“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在长久以来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修身齐家平天下主流价值之外,对能工者、善工者的勇敢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

清代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 匚部》注解中说:匠,以木工之称,引申为凡工之称也。又曰:百工皆称工。

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被中国的工匠们视作毕生的追求。除了庖丁,《庄子》塑造了大批匠人巧者的形象。《达生》篇里的承蜩者,“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粘蝉若拾;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道法自然,合于天道。工匠的最高境界便如是。

五、关于工匠的成语:

【鸠工庀材】:庀:pǐ,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良工巧匠】: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山有木工则度之】:度:图谋。山上有树木,工匠才能量材使用。比喻人有了德才,然后才有可能被人重用。

【审曲面势】:指工匠做器物,要仔细察看曲直,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材料。也指察看地势。 著历史上名的工匠:

欧冶子、干将、莫邪:铁匠,铸剑师

商高: 公元前1100年前后的西周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比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勾股定理早500多年。

丁缓: 西汉时代著名工匠、发明家。曾有不少发明创造,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发明了“被中香炉”,类似于今的空调。

魏伯阳:会稽上虞(现浙江省上虞县)人。生活在距今1800年前,东汉时代的炼丹家(炼丹即冶炼),被后人尊称为“万古丹经王”。积多年实践经验写成《周易参同契》,这部不朽著作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冶炼著作。

戴逵: 东晋时著名的石刻雕塑家。为人谦和,技法高超,传说洛阳龙门大佛像为其所雕。

裴秀魏晋时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中国优秀的地图学家。曾主持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在实践中创立的“制图六体”,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学理论。

綦毋怀文:(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南北朝时著名的冶金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炼钢方法,后世称之为“灌钢法”或“团钢法”。这是我国冶金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和创造,在世界炼钢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刘焯: 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县)人,隋代科学家。刘焯把一生的研究成果都写进了《皇极历》这一部历书中,其中最伟大的成就是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桥梁专家)。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赵州桥存世15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专家,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蒯祥:天安门的设计者,人称“蒯鲁班”。蒯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铆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上去,他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蒯祥不仅木工技术纯熟,还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当时营建宫殿楼阁之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设计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1420年,承天门(即天安门)建筑完工后,他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被称为“蒯鲁班”。

丁谓—— 一举三得

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於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祥符年间,宫中失火。丁晋公奉命修缮被烧毁的宫室,但是取土很远是个困难,丁晋公就命令工匠在大街上挖土。没过几日,大街就成了深沟。丁晋公命令工匠将汴河河水引进沟中,再用很多竹排和船将修缮宫室要用的材料顺着沟中的水运进宫中。宫殿修完后,再将被烧毁的器材和多出来建筑材料填进挖出来得深沟里,重新将街道填出来了。这一举做了三件事,节省下来的钱超过了亿万。

延伸阅读:为啥中国丢了工匠精神,日本却没有?

“工匠精神”,这个带着古早味的词语,被写入了中国工作报告。

中国历史上,工匠延绵不绝。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往近了说,2015年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里,也介绍了不少拥有顶尖技艺的一线技术工人。最近的热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些从事珍贵古漆器、镶嵌、织绣、木器、青铜、瓷器、书画修复的技术人员,也都有手艺人的特质——耐心,缓慢,坚持,少量。 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和最呼唤

的东西。

中国人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过。中国游客去日本爆买,目光早已从电饭锅马桶盖等流水线产品,转向了手艺人一刀一锤一丝一线打造出的手工业品。有次的厨刀,南部铁器的急须(茶壶),甚至一把剪刀,一个便当盒也要从日本带回来。

为什么日本没有丢失工匠精神?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说:“我认为工艺之美,最终还是秩序之美。如果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也就不会有工艺之美的存在。美的兴衰与社会之兴衰在历史上是同步的,对工艺的救助就是对社会的救助丑陋的工艺是丑陋社会的反映。”

一.工匠精神就是用手到达极致

要了解日本的工匠精神,可以从下面这些细节看起。

1.在NHK拍摄的纪录片《工匠达人》中,二十位工匠各怀绝技,但他们制作的器物,诸如沙漏、日式饭桶、鲤鱼旗、南部扫帚、印章、木屐、剪刀、棒球手套等,都是生活中所必须的日常用品,不是特殊的美术品。

(日本和菓子讲究“五感”艺术:以眼睛欣赏和菓子的美感及美味,和菓子的香气,舌头的触感、手拿和果子、切和果子时的手感,品尝和菓子的美味,品尝和果子时所发出的声音)

2.柳宗悦在《日本手工艺》中记载了他游历日本时,在宇都宫看到的木漏斗制作过程——木漏斗是装酒或酱油用的,用木材制作是因为木材不会像金属那样改变食物的味道,因此,正规的酒店都用木漏斗。就是这样一个廉价的木漏斗,在制出原型后需要用四年时间晾干,待木质稳定后才能做进一步加工。日本TBS电视台的“未来遗产”节目,曾介绍过南部扫帚的做法。匠人高仓德三郎自己种植扫帚草,每年收获的扫帚草在经过脱粒、干燥后,再由高仓德三郎从中甄选出合格的材料。他制作的扫帚多达60余种,其中部分高级扫帚需要花去三年的时间。

(日本国宝童子切安纲,由平安时代居住在伯奢国的著名工匠安纲打造,传说初代主人为源赖光,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3.日本刀的特点就是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凭借工匠的技艺和经验,打造出品质超乎想象的产品。在没有现代炼钢技术的情况下,锻造师锻打经过精选的“玉钢”(海绵铁)坯子调整碳的分量和分布,这个过程既决定了刀的硬度和韧性,也会形成波浪、扭结、树轮等不同的纹理,这些纹理被称为“地肌”,有独一无二的装饰效果。此外,刀身美妙的弯曲弧度并不是敲打出来的,而是来自热处理过程。

4.电影《哪啊哪啊神去村》中,神去村的伐木工通过不断修剪旁枝,才得到树干笔直,没有疤结,年轮均匀分布的苍天大树,所以神去村砍下的每颗木材在交易市场都能卖出最高的价钱。然而种树是一件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收获的事情,这一代伐木工亲手呵护的树木,往往要在百年后才能被子孙砍下,树长得好不好,到他们死后才能看出来。但没有一个伐木工因此懈怠,他们就像百年前的先辈一样,考虑的不只是此时此地此身,而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以手工方式生产实用器物,以恭敬诚恳的心态对待职业和劳动,以端正的态度严格遵守各项工艺要求,实现器物的超凡性能,不厌其小、不厌其烦、不厌其精、不辞劳苦。这就是工匠精神。

二.阶层固化的环境下,职人靠工匠精神获得人生尊严

手艺人阶层的出现使得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发展。在日本,手艺人被称为“职人”。

日本“职人”阶层形成于江户时代。战国末期,日本的城市只有领主居住的地方才有“城”(城堡),领主住城内,武士和市民住城下(町)。人口集中于都市之后,为满足上流社会的需要,日本的手艺人阶层逐渐从农民中分化出来,与商人混居在一起,并称“町人”。现

代日本的许多都市都是由那时的“城下町”发展而来的,不少还保留了町名,如衣橱町、桶屋町、丝屋町、木工町等等。

江户时代,社会阶层相对固定下来了,“职人”成为手工艺者的一个固定称谓,这个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的规则和风俗习惯。

在手艺人阶层中,地位最高的是刀匠。这是由日本的尚武风俗决定的。尤其在镰仓幕府依赖武士维持统治的政治体制确立以后,对刀剑的崇尚使得造刀剑的风气极为强烈。传说后鸟羽曾招募名匠设立“御番锻”制度,并亲自参与打造。日本历史上都把制造刀、剑看做是工艺中最有技术含量的职业,刀匠甚至有被封为大名称号的。刀匠以下地位较高,同时数量也众多的是木匠(大工,主要做木建筑),其他还有织工、漆工、陶工、金工等。

日本手艺人阶层的出现促成了工匠精神的萌发。一种说法是,江户时代,手艺人身份都是世袭的,阶层的固化使每个阶层的人安于现状,以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此外,日本手艺人在当时并不受重视,他们暗含一股较劲心理,寄希望于以技艺震撼对方,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

日本人有很多非常适合手工业、制造业的民族性。比如他们有一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极致化的本能。日企中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如果花一个小时能够做完这件事,那么花两个小时做得更好吧。

三.一个顶尖职人背后,是技艺和态度的双重修炼

好作品的背后总是有感情、道德甚至宗教的存在。“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对寿司的理解充满了哲学的意味——那是精确到秒的艺术,握寿司的生命有如樱花般短暂。要用最好的食材,在最佳的时间内,用最精准的技巧,做出来了,让客人最享受地吃掉,才不辜负寿司职人的心意。

日本职人善体物性,顺应自然,这也是日本工艺产品健康、自然之美的根基。日本各地盛产种类丰富的木材,有柔软的桐、杉、松、樱,也有坚硬的榉、栗、橡。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日本人发展了对木材的嗜好。直木纹、木板纹,品质被分得很细,在其他地方不会有对木材之分类如此用心的国民。据描述传统木屋匠作的文献中记载,树木应当在特定时节砍伐,并且把它的生长状态记录下来,制作房子的时候尽量按照原来的状况布置。比如山坡阳面的树木用来制作房子的阳面,背面使用背阴面的木材,具体的朝向也尽量遵从原状,这样会使整个房子的状况与树木天然的状态达到和谐。

日本职人阶层都有着崇尚苦修的传统,要求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职业,日求精进。纪录片《寿司之神》描绘了日本顶尖职人的技艺修炼之路。在成为一名寿司职人之前,学徒首先要学会为客人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会烫伤手,但没学会拧毛巾,就不能碰鱼;然后,要学会用刀和料理鱼;再十年之后,才可以学习煎蛋。

职人在造物中的全身心投入,还包括用生命为品质负责。幸田露伴的小说《五重塔》中反映了日本职人以身殉职的极端职业责任心。五重木塔在落成仪式的前夕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风暴,负责造塔的木匠十兵卫在暴风雨中怀揣六分凿登上塔顶,打算一旦塔被损坏就自杀以身殉塔。

四.现代化大工业中,日本职人依然大放光彩

传统工艺领域培育器物的精湛手艺和虔诚态度,在日本现代化的制造业中得到了传承。在材料、化工、精密机械、精密测量仪表仪器等行业。日本中小企业显出强大的制造能力,这些企业的员工大多只有几人到几十人,但却各自拥有身怀绝技的技术工匠,善于以无法模拟的精密技术与独特手工技术,把各类产品做精、做细、做专和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