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最近发改委批准的西安市全域行政区划图是怎样的?
- 2、西安区域划分2022地图
- 3、西安有哪几个区?哪几个区分别属于郊区和城区?
- 4、西安13个区的划分地图
- 5、求西安的功能分区
最近发改委批准的西安市全域行政区划图是怎样的?
最近发改委批准的西安市全域行政区划图:
西安全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9个区及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共有街道、乡、镇176个,其中街道办事处89个、镇40个、乡47个。
西安区域划分2022地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Xi安下辖11个市辖区(未央区、新城、碑林区、莲湖、灞桥、雁塔、阎良区、临潼、长安、高陵、易立)和2个县(蓝田、周至县)。
引言。
Xi市河网密布,共有54条河流。其中渭河、泾河、石川河为过境河流,其余河流发源于秦岭或黎东南丘陵。大部分河流由南向北流经渭河平原,注入渭河。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46%。
Xi安境内各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差异很大。黑河、巴河、丰河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上述三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2.37%。
土地资源。
Xi安土壤分布分为南北差异明显的两个区域。黄褐土和褐土是北方渭河平原的代表,黄棕壤和棕壤是南方秦岭的代表。根据1980 ~ 1986年的土壤普查,全市共有12个土壤类型,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壤属,181个土壤种。土壤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该地区作物的多品种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安有哪几个区?哪几个区分别属于郊区和城区?
有11个市辖区(其中5个郊区),一个功能区。
行政区:未央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其中带*为郊区。)
功能区:西咸新区。
其中:雁塔区的小寨是人最多的地方。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是未央区的经济开发区。
碑林区和新城区的钟楼四条大街是老牌大街了,也比较热闹。娱乐比较集中。
扩展资料: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下辖11区2县并代管西咸新区,总面积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905.68万 。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西安13个区的划分地图
划分见下面: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辖地级市,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分别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_邑区、蓝田县、周至县。市辖区。
求西安的功能分区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首次明确了“西安都市圈”的提法并确定了其范围。“西安都市圈”即人口和产业密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地域,包括西安市行政辖属的9区4县,咸阳市行政辖属的2区1市4县(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礼泉县、乾县、泾阳县)。
“西安都市圈”的主城为西安中心城市,辅城为咸阳中心城市,诸多城镇沿国道线呈放射状分布。在具体区域职能上划分如下:
区域 职能
西安市城六区 高新技术、新型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的最大综合中心
阎良 以航空航天为主
临潼 以旅游、交通、居住为主
长安 以高新技术、科技教育、旅游为主
户县 以新型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
其他郊县 以旅游、工业和现代化农业为主
咸阳兴平市 发展具有高新技术性质的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星火产业
三原 以星火产业、食品、轻工和商贸业为主
礼泉 以果业、星火产业和旅游业为主
乾县 以旅游、商贸业为主,泾阳以建材加工和食品工业为主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7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