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个人成长\如何日常建立素材库和积累素材?有什么方法?

如何日常建立素材库和积累素材?有什么方法?

作者: 初欣运营网 发布时间:2021-07-25 08:58:44

写作到了一定时期,难免会遇到瓶颈,比如没有东西可写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写作本身就是输出的过程,如果我们持续输出,而没有输入,不去积累,很快就会被掏空,导致写不下去了。

但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作者时常更新的好文章,里面涵括了很多丰富的素材。很多人以为是别人的脑子好,全记住了,其实不一定是记住,很多时候可能是别人记录下来了。

一、为什么要积累素材?

如果你的文章里谈到某些人、事的状貌和习性等,是依据你平时的观察和认识来写,还是临时了解好呢?文章要想写得周到,真切,光靠后者是不够的,更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但很多人可能没有留心过,或者嫌麻烦懒得去做。

其实,积累素材也不一定是为了某天的写作而准备的,无论是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还是融入到写作中去,这都发挥了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我有一位学员,找我问过一个问题:「老师,我自己在看我喜欢的一个作者的文章的时候,里面几乎每篇作品里都包含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综艺,国内国外的材料等都有,我很好奇这个作者是真的全看完了吗?」

我听后直接回复她:「肯定有搜的」。

我们每个人的真正用到的脑容量都是有限的,能装得下一些知识,但真要你把具体的内容如实还原,估计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得到。就像平时写文章,你会引用书中某段作者说的话,但你未必都能一字不差地记住原话。

好的内容创作者,一般会有两种积累情况:

一种是自身积淀很厚实,外加懂运用素材,成文效果会更好。另一种是自身知识库还不够扎实,不过很会找话题,大量搜集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完善,丰富,输出自己的内容。

所以,你和高手之间,更多差的不是天赋功底,而是一个强大的素材库。

建立素材库分三步:

搜索素材+保存素材+调用素材

二、搜索素材的渠道有哪些?

首先,搜索素材的两大方式:

1.先向内寻找个人经验

2.再向外搜索支撑材料

为什么要先从个人出发?

我们平时在写某个主题的内容时,首先联想的是自己,然后融合你的经历思考,认知能力,经验知识等,看能否先产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样内容会更真实、自然,也更稀缺。之后为了提高内容的丰富性,可读性,你可能会再去各大平台搜索更有权威性的素材。

比如,你想写一个关于「享受孤独」的话题,就要先从自身寻找素材,自己哪个阶段经历了孤独?在孤独中,有哪些心理状态?最后是如何逐渐培养成了独处的能力?享受孤独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当然,也可以联系身边人的经历,比如,你的家人亲戚,同学朋友,老板同事等等。我们活了这么多年,每天都在经历很多事情,每个人身上其实都能找到相关的素材。

常见的外部搜索渠道有:

微信,微博,知乎,百度,豆瓣,优质书籍,付费课程。

其中,微信应该是我们用最多的,侧重讲一下。

一般输入和积累,微信本身的功能就可以实现。目前,公众号依然是高质量原创文章产出最多的内容平台,特别是一些优质的大号,推送的文章质量都很高,价值量很大。大家可以关注并置顶相关号阅读优质内容。

微信「看一看」「搜一搜」的页面,输入也很方便。

「看一看」是你的好友认为比较好的文章,但类型不一;「搜一搜」上面可以查找你想要的内容,还能按条件筛选最接近你的主题,定位较精准。而且搜一搜里还可以筛选出朋友圈,视频,问答,百科等相关主题,还包括微信热点,腾讯和网易新闻,新浪娱乐等事件。

微信里有一个很好的积累素材的功能,即收藏。大家看完内容后,可以及时收藏有用的信息,不局限文章,聊天记录,视频等都可以收藏。这样以后用到素材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收藏夹里翻出来。

为更方便查看,也可以给内容打标签,这样搜索会更高效,比如,看到写作相关的好文章,就可以在收藏时打个「写作类」标签,下次再用到时,直接在搜索里找标签,就能查找系列内容了。

注意:虽然微信体系可以收藏,积累素材,但千万不要只顾着积累,而从不去动用,否则也只是一堆无用的信息。

微博的独特优势是:

1.热点事件最先爆发和传播最快的地方。

2.相当于微信朋友圈,但微博是公开的。

3.微博热点事件下网友们的高赞评论,堪称宝藏。

比如,大家平时想要蹭热点的话,可以去看微博热搜榜;想要写某个人物专访的话,可以像看朋友圈一样看该人物的微博找相关素材;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参照网友们的精辟评论,触发共鸣。

知乎上有许多知名人士,垂直领域的内容质量相对较高,也有许多专栏,以及对话题的全方位解读等。很多作者在写文章时,用最多的一个套路是:「知乎高赞……」

百度,是我们最熟悉的网站了,尤其是我们要写某个概念或人物简介时,百度百科里都能查到具体的内容。豆瓣可以用来看影评书评,这里可以找到很多电影的相关素材,比如你想写一篇影评,这部电影的评分等就可以参照豆瓣,我们常说:「豆瓣评分……」。

此外,优质的书籍内容和付费课程也是很重要的素材渠道。因为书籍和课程都是有体系和风格的,你可以直接去找某个相关的主题,比如,你最近看的有心理学相关的书,或听的有课程,最好是付费的,那你就可以输出一篇关于心理方面的文章。或者,把你文章想要补充的某个权威的知识点加进去。这些都注重知识版权,质量和价值整体都很高,而且网上不好搜到,如果再能产出你自己的思考,内容就更稀缺了。

三、如何保存并调用搜集到的素材?

1.简单来讲,保存就是利用工具来辅助记录。

前边我们讲到微信可以收藏很多素材,或者将其他外部的信息用微信打开形式再收藏。但这样的积累还不够精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的只是整块文章中的一少部分。所以,把需要的部分记录,保存下来即可。

平时我们看文章,读书,看视频,或跟别人交流,上课工作时,或许会因为某个段落,某个句子,某个台词等感触到了你,脑海里瞬间会浮现出很多想法、灵感。这些碎片的思考都很宝贵,你要及时记录,保存下来。

记的时候,也不需要太详细:

1.写一小段主题

2.或干脆记几个关键词

除了文字,还可以拍照,截图保存图片,保存视频等。

常用的文档工具有(适合看):

石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锤子便签等,这些基本都是可以手机和电脑同步保存。

大家每天都很忙,尤其是对许多上班族来说,有时候来不及看文章、写东西,就比较喜欢听一些音频来提升自己。偶尔赶时间,也会用语音形式随时记录想法,然后再转化为文字输出。

推荐语音转化文字软件:讯飞输入法,准确率很高,一分钟可输入 400 字左右。

以上工具大家可以根据平时自己的习惯来选择,建议熟悉两三款自己喜欢的工具即可,过犹不及。

2.建立素材库,要进行分类整理

对文字敏感的人,生活、工作、感悟和思考,处处都有素材,这些素材可能保留在作者的脑海里,可能记录在专用的本子上,或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上。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名人名言、经典故事,好的开头,金句和观点,案例,幽默段子,图片,标题等这些素材时,都可以习惯性地将看到的、听到的、觉察到的东西整理在一起,比如在印象笔记里把不同的素材进行标签分类,职场类,情感类,时间管理类,营销文案类等。印象笔记有一个很强大的搜索功能,不局限于搜索文本中的关键词,还可以针对图片中出现的文字进行搜索。

精准搜索:

加号 +: 多关键词搜索

双引号「」:关键词不被拆分

加书名号:与关键词相关的电影和书籍素材

合理的分类,能更快地调动素材,且当同一个话题下的素材够多时,你就知道该写一篇与这个话题相关的文章了。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就直接在文件夹内搜索时间管理,1 秒钟马上能出现很多可以参考的素材。这些都是自己平时积累的下来的,用到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参考。

若想完善素材库,更体系化,可以在一个文档软件里建立多个文件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命名,比如,你词汇薄弱,就可以建立一个「每日词汇积累素材库」,每天输入时遇到好的字词就可积累到这个文件夹里保存。同样,也可以建立爆文标题、观点金句,选题等素材库,标注好日期,插入图片或链接等。

但素材太多的话,该如何高效整理呢?

首先,你得清楚素材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等,字数确实会比较多,所以我们一般用的整理方法是一键复制粘贴。这种方法可以吗?可以,但不高效。因为有时候密密麻麻的字,自己都看不进去了。

其实,做笔记最好的方法是做思维导图,这就强化了关键词的作用。

怎么从素材里提炼出关键词呢?

关键词可用其他颜色呈现,其旁边还可以打备注,备注上你看到的一段话,或文章的链接,就是本来你认为重要完整的素材。比如说你看了一篇讲父母关系不和谐的文章,对某段话印象深刻,那就可以提炼出关键词「原生家庭」。用意为,你要明白这段话,以及该文的中心主题是什么和你能收获什么。

这种方式整理素材的好处是:

一,你开始学会了提炼主题。当你需要某个主题的素材时,你只需要找关键词,不需要在整理的众多文字中来回打转。

二,你在回顾素材的时候,只看关键词就好。回想关键词对应了哪些素材,以及与它相关的事。如果忘了具体的内容,就打开备注或链接查看,如果又增添了新想法,还可以记录在备注中去。

主动式的联想记忆,能够帮助你提高记忆力,而被动的长篇字数灌输,很容易懈怠,或记不住。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你的积累方法,尝试去做一下,建立好自己的素材库。